一起來認識細胞吧!(這圖畫了好久,上課的時候可沒辦法這樣畫)
國中範圍的細胞構造有些單調,
動物細胞只介紹了細胞核、細胞膜、粒線體和液胞,
而植物細胞則多了細胞壁和葉綠體。
記得之前看到美國學校的科學課本時,幾乎細胞重要的構造都介紹了,
所以我想豐富一點的內容,台灣的孩子應該也沒問題吧~
就趁著暑假,讓孩子們做個「上了高中也能用」的細胞模型吧!
下圖是網路購買的貴鬆鬆細胞模型,構造十分精細完整。
而自己製作細胞模型時,除了手巧心細外,
最重要的是配色,只要顏色配的好,基本上都會很好看。
這次請了兩位美術系的同學來幫忙示範,
一位是我的外甥女陳昕,另一位是她的學姊孟諼莊。
特別感謝她們在羽毛球比賽完後,莫名其妙的被騙來做細胞模型。
但由於手機在蜜月後完全死亡,所以兩位高手製作時的照片全數消失,
只能由我自己來補拍製作過程~
實驗器材:培養皿、膠水、樹脂土
實驗步驟:
1. 參考下列介紹,製作各式胞器。
圖一:細胞核--- 內有遺傳物質DNA,與蛋白質形成染色質,外有核膜包覆
中間那個像眼睛的部分是核的剖面,裡面含有核仁和染色質,這部分的構造用黏土做有點困難,
所以還是直接揉一顆可愛的圓形就好~
製作細胞核時請注意外面的核孔,可以用牙籤的鈍端輕壓。
(本圖重點是DORIS送的刺蝟牙籤架)
最後附上和貴鬆鬆模型比較圖,右邊是陳昕做的 ,比我做的精緻不少
圖二:粒線體---是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產生能量的場所,有細胞發電廠之稱
由雙層膜構成,所以習慣上畫粒線體時都會畫剖面圖,去強調雙層膜的構造
製作時就先揉成一顆豌豆狀,再加上一條彎曲細線即可。
當然,如果你只想做一顆小豌豆,不加細線也是可以的
附上比較圖
圖三:液胞---儲存水分、養分和廢物,是細胞的儲藏室
可以直接揉成小球狀,或是做成碗狀剖面圖
碗狀剖面圖的製作方法:先揉成圓,再用筆的尾端去壓成半圓形
附上比較圖:中間是模型的剖面圖
圖四:中心粒---在細胞核附近,在細胞分裂時,中心粒會複製,並向兩極移動。
一個中心粒由9組三聯管組成,共有兩個中心粒,兩者呈空間垂直狀態
真的要做九組三聯管有點困難,所以就做兩條交叉線即可
附上比較圖:我知道我做的超級不像,但意思到就好~
圖五:核糖體
核糖體由一大一小兩個相互嵌合的次單元組成
但由於顆粒非常小,所以不需要做出細部構造
直接揉成小小的球就可以了
圖六:內質網
內質網內與細胞核(核膜外膜)相連,是膜被摺疊成一個扁囊或細管狀構造,
可分為粗糙內質網(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, rER)和平滑內質網(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, sER)兩種。
粗糙內質網上有大量的核糖體,所以才會看起來比較粗糙
製作時就先揉成長條狀
用拇指將樹脂土壓扁
將兩個不同顏色的黏土相黏之後再摺疊起來壓緊
附上比較圖
如果要做出rER和sER的差別,可以在靠近核膜的一側黏一些核糖體上去。
我是沒做這麼複雜,但仔細一點的同學可以考慮唷~
圖七:高基氏體
作法基本上和內質網相同,只是不要接在核膜上,也不用放核糖體。
2. 將各式胞器擺好位置,放入培養皿中(下圖是由陳昕製作)
3. 倒入膠水,等乾了之後就可以得到一個獨一無二的細胞模型囉(下圖由孟諼莊製作)
做完以後其實滿有成就感的,希望同學能夠保留下來,將來上高中生物時還可以使用喔~
圖一:Mariana Ruiz LadyofHats -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736389
圖二:Kelvinsong; modified by Sowlos -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27731882
圖四:Kelvinsong -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27711468
圖五:http://www.twword.com/wiki/%E6%A0%B8%E7%B3%96%E9%AB%94
圖六:http://jpkc.zju.edu.cn/k/509/ketang/content/3/1/2-2.htm
圖七:Kelvinsong -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23090802